2012-10-11 人氣:1882【專利申請】日企在華專利占大陸總量25%
日企在華專利占大陸總量25%
【記者郭芝芸╱綜合報導】
中日釣島爭議升溫,大陸民眾發動一波波拒用日貨風潮,但依《2011年中國有效專利年度報告》,大陸有效發明專利69萬餘件,日本在大陸有效發明專利15.31萬件,約占1/4,是陸企的0.83倍,更分別是美企及韓企在大陸的2.31倍、5.24倍,日本在大陸的無形資產實際上已經超過有形資產。
北京海中知識產權諮詢公司總經理黃賢濤表示,日本透過在大陸專利布局,將經濟牢牢吸在高速發展的大陸經濟上,並透過專利將成果輸回日本。
《中國經營報》報導,日系企業產品在大陸的規模遠大於想像,抵制日貨在全球化下已不切實際。
成陸企發展門檻
另一個容易被忽視的事實,是日本企業專利已牢牢吸附於大陸經濟,尤其是在未來發展的高科技領域,日企握有各項技術專利,成為大陸企業發展的門檻。
此外,日本實用新型制度發展已超過百年,也相當重視本國和他國實用新型專利制度的運用,自2006年起在大陸申請專利量年均成長25.1%。在國外有效實用新型專利中,美國以3586件排第1,日本以2700件排第2,韓國以871件排第3。
日企知識產權負責人表示,在專利布局策略中,日本企業申請專利多為局部專利,比較小,但往往是關鍵部件之專利,專利含金量高,且不少日本企業還採用可持續性的專利申請技術。
延長有效期 阻撓對手
舉例來說,1項發明專利有效期只有20年,為保證這項專利可以持續更長時間,日本企業通常在大陸申請該項專利技術的一部分,隨專利逐漸到期,再把別的部分逐漸申請下來,延長專利技術生命期,進而幫助企業獲得更多許可費用或阻止競爭對手的競爭。
在日本經濟停滯不前下,日本透過海外布局專利技術,不但能保持高投資收益,還在可持續創新下保持國家盈利模式。這也就是日本經濟遲遲不能走出低谷,但在經濟增加值及關鍵技術領域發展方面始終處於世界前列的原因。
2012-09-30 中國時報 A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