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2 人氣:2673【商標申請、商標註冊】中製偽標台製 芃諭服飾涉詐欺
自由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A1版
中製偽標台製 芃諭服飾涉詐欺
偽造標籤七年 抬高價出售
〔記者鮑建信、林毅璋/綜合報導〕國內知名高級女性服飾連鎖店「芃諭名品perng yuh」,涉嫌偽造標籤將「中國製造」的服飾改為「台灣製造」,時間長達六、七年,檢察官彭斐虹指揮多地市調處大舉搜索,查扣三萬多件服飾,市價達兩億一千萬元,偵訊後下令負責人黃梅秀十萬元交保。
高雄市調處半年前接獲檢舉,指國內知名高級女性服飾連鎖店「芃諭名品perng yuh」,購買製造服飾的原料,送往中國製造成品後,再運回台灣販售,把中國貨當成台灣貨賣,涉犯刑法詐欺、妨害農工商等罪。
查扣逾三萬件 市價逾兩億
調查人員在獲得資訊後經清查過濾,認為案情不單純,乃報請高雄地檢署檢察官彭斐虹擴大指揮偵辦,並經長期蒐證,日前會同標準檢驗局高雄分局、高雄關稅局等幹員展開收網行動,前往北、中、南等地門市及倉庫同步搜索,共查扣三萬五千兩百多件服飾,每件以五千九百九十元出售,市價共兩億一千多萬元。
標準檢驗局官員指出,該公司委託中國成衣廠代工製造服飾,進口後剪除「台灣設計、中國製造」之原產地標籤,另縫製標籤標示「台灣製造」,將中國製商品偽冒台灣貨,現場亦發現「台灣製造」附縫標籤,查獲之偽標服飾及附縫標籤均由高雄市調查處現場查扣為證物或責付保管,將依刑法第二五五條之商品原產國虛偽標記罪進行偵辦。
負責人十萬元交保
辦案人員傳喚負責人黃梅秀和賴姓、宋姓、夏姓和林姓等幹部廿多人,偵訊後黃女十萬元交保,其餘人均請回。據悉,黃等人應訊時,均否認涉案。
辦案人員指出,「芃諭名品」於九十一年自創品牌,全國有六十家直營店、十六家加盟店及一處百貨公司專櫃,專走高級精品路線,深受仕女喜愛,年營業額兩億元以上,店內販售的服飾,走高價路線,一件三、四千元算是便宜品,七、八千元精裝品比比皆是。
但九十二年起台灣成衣廠陸續移往中國上海、深圳、廣州等地,該公司可能從九十四年起,開始委託中國的成衣廠,代工製造服飾後進口回台販售,惟因國人對中國製成品沒有信心,所以涉嫌偽標產地。
中國貨假冒台灣製的剪標、偽標事件層出不窮,之前知名的女裝連鎖店奇威服飾,自民國九十七年十一月起,把中國製造的衣物標籤裁切、修剪後變成「台灣製造」,到各地直營店或加盟店販賣,數量多達三十五萬餘件,公司負責人及桃園物流中心現場負責人,去年四月因刑法妨害農工商罪,一審被判六月、四月徒刑,都緩刑兩年,是國內查緝偽標與剪標商品以來被判刑的首例。
自由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A5版
產業移中國、剪標商品氾濫/堅持MIT成衣廠 缺工苦撐
成衣成本高中國3到4倍
〔記者葛祐豪、林毅璋/綜合報導〕芃諭名品涉嫌偽標產地被查獲,高雄一家自創運動休閒服飾品牌的謝姓業者指出,POLO衫這類車工較少的衣服,其實台灣與中國的成本差不了多少;但像夾克這類車工較多的衣服,因為中國的工資較低,台灣的成本就比中國高了三、四倍,難怪有些不肖業者會偷天換日。
謝姓業者無奈說,台灣的染整與織布技術世界一流,卻苦於找不到工人,他堅持台灣製造,但目前生產線都是做了二、三十年的老師傅,眼力愈來愈差,估計五到八年後也可能被迫移到中國生產。
不肖業者剪標 不該打翻一船人
不過他強調做生意要講信用,中國製的衣服成品就應標明產地,針對不肖業者換標籤的做法,他認為對於堅持「MIT」(Made in Taiwan)的業者相當不公平。
經濟部工業局官員說明,若純粹以國際上慣例來判斷,只要一件商品有三十五%的附加價值是在台灣創造,就可說是「MIT」。但政府為協助競爭力較弱的產業拓展內銷市場,以高標準推動「台灣製產品MIT微笑標章」。就以衣、襪、毛巾等紡織品為例,不僅是要求一百%在台灣生產,且還得通過多種檢測,不得含有害人體的化學元素。
標示不實商品常驗出超量毒素
經濟部標檢局副局長黃來和說,商品會有剪、偽標等標示不實的現象,說穿了就是不肖商人想要魚目混珠、濫竽充數,明明是中國、東南亞等國家的商品,卻偽造成日本、台灣甚至是義大利的商品,以利販售,或藉此獲取高出本身實際價值的不當利潤。但重點在於這些標示不實的商品中,往往會從中抽驗出含有超量的化學元素,對人體健康有害。
他表示,經濟部聯合其他機關所成立的「進口異常商品聯合稽核大隊」,自二○一○年五月成立迄今已執行六九九次聯合稽核,查獲服飾、寢具、毛巾、襪類、鞋類及袋包箱等「標示異常」商品計二十萬餘件。
標檢局組長王石城說明,包含標示不全、不實與剪、偽標等,都是違反「商品標示法」的範疇。但若是上游廠商有剪、偽標等嚴重情節,則已涉嫌違反刑法中意圖用虛偽標記欺騙他人,目前最嚴重已有被判刑六個月的案例。
工業局官員分析,台灣的紡織產業目前在包括布料生產、設計與打樣等產業鏈的上游部分還是很強,但由於下游的縫製等都得靠大量勞力,台灣的高工資及藍領勞工的缺乏,的確是產業的困境。官員強調,台灣還是有紡織產業,只是需往高值化與差異化發展,尋求不同的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