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30 人氣:1839【專利申請】陸醫療設備 美發起337調查
2013-08-21 工商時報 A11版
陸醫療設備 美發起337調查
貿易戰再起 美商指控陸廠產品侵權
【記者李書良/綜合報導】
中美貿易戰又「另起爐灶」,這回大陸被美國盯上的是醫療設備產品。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日前對一家大陸企業,以及其美國子公司所生產和銷售的睡眠呼吸障礙治療設備產品發起「337」調查。
據經濟參考網報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19日發表聲明說,這項調查涉及中國大陸北京怡和嘉業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銷售子公司,調查對象是用於治療睡眠呼吸障礙的醫療設備產品。
聲明說,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瑞思邁公司今年7月19日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訴,指控美國進口及在美國市場銷售的睡眠呼吸障礙治療設備產品侵犯了該公司專利,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啟動「337」調查,發布排除令和禁止進口令。
根據有關程序,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啟動「337」調查後,該機構須在45日內確定終裁的目標時間,並儘快完成調查,通常案件需要在1年內作出裁決。如果涉案企業被裁定違反第337條款,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發布相關產品的排除令和禁止進口令,這意味著涉案產品將徹底喪失進入美國市場的資格。
目前美國已是大陸出口醫療設備產品的最大單一國家,報導指出,今年以來,美國已多次對大陸產品發起「337」調查,包括華為、中興和三一重工在內的多家大陸企業均被指侵權。
對此,大陸商務部多次表示,希望美國政府恪守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承諾,共同維護自由、開放、公正的國際貿易環境,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妥善處理貿易摩擦。
據了解,美國所謂「337」調查,最早得名於「1930年美國關稅法」第337條款,後經歷數次重大修訂。根據該條款,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有權調查有關專利和註冊商標侵權的申訴,此外也開展涉及盜用商業機密、商品包裝侵權、仿製和虛假廣告等內容的調查。
因此,「337」調查不僅監督國際貿易,也管控美國國內的州際貿易,所以執法對象不僅是外國企業,也涉及美國本土企業。